找到相关内容2155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南北朝的佛典翻译

    佛陀跋陀罗所译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就是采用鸠摩罗什的译文。《十地经论》的译者在译出世亲的译文同时,对经文则作了重译。  在佛教发展中,大乘思想的出现是一次突变。大乘倡导以大悲为首,普济众生,利他,把...译籍337部,1405卷。其后,隋开皇元年(581年)一到唐开元十八年(230年),即《开元录》统计截止的那年,历时一百四十九年,译者46人,译籍365部,2471卷。从这三个数字的对比中可以看到,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466609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回顾与前瞻——读星云大师(山林寺院和都市寺院)有感

    出世教育与人世弘化的社会教育截然二分,而应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:   像《华严经》里的善财童子在参学术道之后,还要走八人间,利他,可以说,在“阿兰若处”   出世的教育定...安居,各得其所”,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“人间佛教”的特质来。质言之,佛教之所以强调“人间”两个字,是因为佛陀以来,佛教的本质即是如此,以致于...

    古仁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4666163.html
  • 真禅法师的佛学思想——兼论真禅法师对中国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扬

    发扬的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?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正确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。对于第一个问题,我认为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。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、十善、四摄、六度等利他的广大行愿。《增一阿含...就是一切众生都有觉悟的可能性,人人都可成为一个觉悟者。   所谓无我,就是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体。佛教讲人无我和法无我。人无我就是说人是由五蕴假和合而咸,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;法无我是说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4366222.html
  • 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的异同与互补

    以来在台港兴起的新型佛教团体和佛教文化事业,均以面向现代社会和人生为主要特征。中国大陆的佛教目前也正在大力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以期利他,实现人间净土。这样,“出世不离人世”不仅在中国佛教理论上得到了...进一步将社会伦理赋予人的本性,则不仅从人的本质上揭示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,而且从道德论上肯定了每一个主体为善去恶的理性自觉和自由选择,赋予了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实现自我的能动主权及其内在根据。  人是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5866317.html
  • 民国唐密之弘传

    领袈裟,惕若恩怀西竺。镜花水月,瞰破红尘。清磬洪钟,精修白业。拈贝叶遍寻教网, 桃花未悟禅机。利他,弥切度生之愿。先觉觉后,端赖命世之才。聆法海之潮音,读例言得觇鸿制。摹韩陵之寺石 ,教喤引敢...诸人,宿植胜因,遭逢斯会,宜深庆幸,如法修行,莫踌躇,致丧大。   传法阿阇黎位第五十一世 密林(注一)  窃以现世潮流,光怪陆离,非有我佛大密藏秘,未足收拾一切,希世绝学,宏扬有人,想亦留心世道...

    释东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5366573.html
  • 无诤与圆融——《维摩诘经》的核心义理对宗教对话的贡献

    施教、利他等原则出发,圆满地处理了种种复杂的关系,这些善巧而智慧的方式对今日的宗教对话仍有启发。不过,原始佛教的经典虽然记录了佛陀及其弟子与其他教派的交往,但对其中贯彻的理念探讨较少。这一缺陷在大乘...。佛陀所现,以传统的视角来看,为其果地功德,佛陀是把他所见到的世界直接展示于世人面前,是“随意”、“随智”所示。倘若考虑到读者、听众的水平,从因地讲起的话,当代著名高僧一行禅师的表述方式是可以借鉴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0966653.html
  • 法句经讲要

    慧业之全,有四十处。今此特提十念,而又不依常轨,以念三宝居初,而以念息为先,均其独出之义也(此宗传中土,而有禅数派)。由念而生定慧,有定慧始能利他,行四摄事,故依次而有慈仁品(犹四摄之布施)、言语...  法句经讲要   (1)总辨经体∶辨经体者,明经之性质。小乘各家迨大乘龙树无著以次,佥谓此经为佛说,无有异议。且以为一般经典之称佛说,类皆佛灭以后弟子辈追述之作;今此《法句》,则佛在世时已具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466671.html
  • 戒律的名称及作用

    ,是菩萨道行者的修学项目,由受持三聚净戒,使身心清净,利他。  (7)七圣财,为信、戒、惭、愧、多闻、施舍、智慧,是见道圣人成就的七种功德法财。  (8)七佛通诫偈,即许多佛子熟悉的“诸恶莫作,...解脱。  菩萨戒则是以菩提心为基础,即“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”的愿望。由发起愿菩提心,进一步受菩萨戒,修利他行,为行菩提心。进而辅以空性观修,成就胜义菩提心。  【2.别解脱律仪、静虑律仪、无漏律仪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366883.html
  • 以人间佛学建人间净土

    坐,也不一定要卧,搬柴运水无非是禅,吃饭穿衣也充满禅机。所谓“心平何劳持戒,行直何用参禅?”质言之,持戒、参禅就是要实现生活中的自我,趋向于利他的三心:诚心、深心和回向发愿心。  于共修而言,净化...耶稣,伟大的真主,伟大的释迦牟尼佛!”当时废墟前欢声雷动,就不难理解佛光山因何享誉全球,在世界各地长足发展了。星云大师谓“是个天生具有融和性格的人”,此言不虚。他常说:我若生在美国,就会是一个虔诚的...

    麻天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567035.html
  • 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佛教教育

    中,释迦佛举了九个譬喻,说明一切众生都有佛性;在《妙法莲华经》中,释迦佛运用了七个很有趣的譬喻,说明大乘利他的道理;《金光明经》第一卷上有四个譬喻;《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·受持品》中有八个譬喻;在...自行查阅佛经。  释迦世尊教育的内涵丰富,实在是令人难以想像的。他一生中总共演说了多少部经典,迄今尚无定论。不过我们可以从译经中,窥其一斑。根据《开元释教录》的记载,汉末迄唐中叶,总共有一百七十六位...

    林克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1567086.html